top of page

魚Zine

FishZine

參與朋友

Attendee List

食塘源野網上展覽

Online Exhibition

魚Zine

FishZine 

 

文:小桐

 

陳百堅(Brandon)要做一間關於大生圍的食物標本屋。初到大生圍的印象,就是家家戶戶都在自家製作食物,如在曬鹹魚、果皮,又有很多村民在種菜,總之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處理食物。村民也會用果樹的果實釀酒。他與村民相處多了,聽見更多關於食物的故事,而這些故事令他感到大自然的「進食過程」是環環相扣的,人連繫魚,魚連繫鳥。他希望把「食」的過程凝固下來,不如把食物製成標本、再用標本細說這條村的食物故事?

 

最初進村,他沒有預先計劃要在藝術節做甚麼作品,因為他不希望自己是純粹把一個想法帶進村裡,完成這個想法便走。他覺得「駐村」遠較「創作」重要,所以首先要認識村民和好好感受鄉郊。

 

他仍記得對大生圍的第一印象,就是看見很多食物:魚塘裡的魚、魚塘邊的草、餵魚的麵包糠等等,魚塘旁邊還種了不同的果樹,也有前來吃魚的雀鳥。

 

自從十月開始,他每星期五晚下班後,就前來駐村,雖然整體來說,並沒有在村裡居住很長時間,但通過食物,他知道了一些村民的有趣故事,例如路邊某些草可以用來入藥——藥,也是一種食物。

 

他又記得漁民蘭姨煲豬肉湯時,會把豬肉切得非常細碎,與他家裡煲湯會把一大塊豬肉放進湯裡不一樣,這樣處理豬肉,背後有蘭姨的一些想法。而他的鄰居村民成哥,則是非常照顧他,見他沒有雪櫃,就借他一個。種了芥菜,也會摘下來,教他如何把芥菜醃製成為酸菜。成哥的做法與他平日在城市所見的不一樣。煮食裡,藏著每個人的獨特性。

 

每到黃昏,家家戶戶都在煮飯,他走在筆直的大巷時,總會嗅到各家各戶都在煮甚麼,而他則是自己煮飯,不過蘭姨煲了湯,會拿一點分給他,而成哥見他沒有菜吃,就會拿著剛收割的芥菜分他一點。學習醃酸菜的一星期後,成哥把醃好的酸菜拿給他,他用來炒牛肉,成哥見他只有這麼一點食物,怕他不夠飽,就再從農田收割多一條粟米給他。

 

有次,他在蘭姨的家吃了她親自養的魚,便留下魚骨來做標本。又有一次,他煮紅豆沙派街坊,成哥也煮了木薯糖水給他試試,他又留了一點來做標本。因為標本,他會記得這些食物的故事。

 

他仍記得第一晚走進大生圍,原本是要問蘭姨取鑰匙再到駐村住的房屋,只是蘭姨忘記約了他,下午已高高興興地外出吃飯。他只好在村裡的大巷等待蘭姨。那是一個黃昏,村民吃過晚飯,看見夜色裡的這個陌生人,覺得很緊張,不斷問他是來做甚麼的。原來人口不多的大生圍,真是家家戶戶都相識,一見有陌生人進村,就會互相通傳。他感到這條村的鄰里關係是簡單而密切的,而同時,他提醒自己在以後必須成為這條村的一部份,村民不會再因為看見他而警惕。

 

後來他煮紅豆沙派街坊,正是為了多認識村民,嘗試用食物打開人與人之間的話題匣子。他觀察到村口的鄉公所是村民聚集的地方,在中午吃飯後至六時煮飯前,鄉公所都有很多人,如果他在這段時間煮一些食物來,大家吃飽飯了,未必有興趣吃,但糖水大概是時時刻刻都受歡迎的。於是第一次,他煮了薏米腐竹雞蛋糖水,以為大家都會想吃,可是村裡的老人家卻說薏米「寒」,不肯吃。

 

下一次,他煮了紅豆果皮糖水,這次,村民都願意喝糖水了。成哥還跟他交換自煮的糖水。紅豆是他在外面買進村裡的,而果皮則是他自行曬的。

 

每次走進大生圍,他都是收集食物、收集故事,把打算做成標本的食物脫水、風乾。大生圍的食物實在太多,每次他都像買外賣一樣一盒盒的大批帶走,把食物帶回城市裡的工作室製作標本時,他仍彷彿嗅到大生圍食物的味道。

食物標本屋模型.JP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