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莫穎詩 (Vinci Mok)


形藝祭及璃琉舞踏藝術總監,曾為Y-Space舞團二團及不隨意肌成團主要成員,並曾在2008-2009年發動過跨界別街頭即興藝術組織ART WAVE。現為多元創作藝術家,主要游走於形體、劇場、舞踏、現代舞、民眾劇場、行為等藝術等創作表演平台,並偶作默劇演出、即興演唱、中/小/大學/長者中心/無障礙機構的肢體或行為藝術導師、電影/舞台美術或服裝設計、藝文撰文或評論等。莫氏常將社會、社區、土地、弱勢社群等一些被關注的議題引進演出,亦期待藝術能有天真正達致無派別分野、無框架、無障礙、無階層的分享,近年愛以音樂、畫作、文學作為創作啟蒙。

曾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修讀戲劇,也曾在白英奇設計學院修讀時裝設計。過去二十年間曾跟海外老師學習默劇、形體劇場、接觸即興、面具舞、小丑表演、太極導引、巴西戰舞、現代或傳統印度舞蹈,也曾拜藝多個日本、歐洲、馬來西亞、澳洲、巴西、以色列、德國等舞踏、行為大師。近年特別受到法國陽光劇團 Sebastien Brottet-michel、 Shaghayegh Beheshti;台灣前無垢劇場資深舞者林晏甄及印尼面具舞大師 BambangSuryono 的體系所影響。而舞踏方面,莫願追隨50年代日本舞踏創始者土方巽突破禁忌與常規的創作精神和態度。旅居柏林的吉岡由美子及 Yuko Kaseki;留守於日本的土方巽直系弟子和栗由己夫;及台灣黃蝶南天舞踏的始創人;不以派系作標榜的日本舞踏老人藤條虫丸的身體訓練/傳釋方法,以至其創作觀念都成了莫的重要啟蒙。

莫除跟愛麗絲劇場實驗室、不珈鎖舞踊館、何應豐的瘋祭舞台、撞劇場等香港非傳统劇場或舞團有持續的撞擊和實驗外,亦曾被獲邀到台灣、日本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韓國、德國、東/中歐等地的舞踏藝術節、行為藝術節或小劇場協作計劃作交流演出,近期更參與由日本大橋宏導演主理的 Asia Meet Asia 行動劇場亞洲協作巡迴演;日本黑帳篷劇團全力支援港、日5年交流合作演出計劃<絕對飛行機>;台南南島十八劇場主辦的觀念劇場<無用聖的餐杯> 及台北小花劇團主辦、牯嶺街小劇場及差事劇團協辦的地境舞踏劇場獨腳演<斷翅飛翔>等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