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​網上展覽

​文字創作 | 藝術家專訪

 

人、鳥、魚的共生關係──二足步行

文:陳曉桐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一次動畫長片工作契機下,透過朋友介紹認識,本科修讀動畫的Angela,與具有在商業公司工作背景的Anita開始合作,成立「二足步行」,各自的專長恰好互補,默契亦不言而喻。動畫師對作品定位有清晰的分野。有工作維生而製作的動畫,也有單純表達自己,展露個人的作品。Angela有下田耕種的經歷,個人作品原本就具備了農業元素,這次參與「塘食源野藝術節」,以大生圍魚塘為她們作品的基石,人與大自然的關係,恰好就是她們倆有興趣的獨立製作題材。

 

對大生圍的認識未至深入,邏輯先行的二人,相比起受地域的感覺、情懷影響,香港觀鳥會的雀鳥普查數據、各地雀鳥保育的方式,反而更能推進這次創作:「不同的保育論述都提及保護雀鳥、保護環境,強調雀鳥的慘況。但回過頭來想,這是大自然的共生關係,不應該是雀鳥單方面搶走漁民養的魚,也不是漁民單方面拖捨雀鳥。中間有互惠關係的可能嗎?」Anita如是說,Angela接着補充:「保育團體的出發點一定是希望延續物種的存活率,當它與一整條漁村合作,從經濟及保育價值上,兩方面如何互相理解?村民的生計也可能受影響。雙方如何在保育雀鳥上取得平衡是我最好奇的。」

 

於是,模擬魚塘生態的網上遊戲雛形就這樣出現了。雖然被邀請於陌生的大生圍創作,但前人已與村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,二人在這次創作中就能深入接觸大生圍的土地環境,藉村民口述記憶與經驗了解人、鳥、魚的關係。「這個作品對我們來說像一份主動創作的功課。」Angela這樣總結。遊戲由本來只為介紹雀鳥與魚類,到後來加入了漁夫的經濟考慮,Anita寄望遊戲參與者或許能夠思考魚塘與雀鳥保育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:「若他們會質問現行的經濟與政策出了什麼毛病;人類的社會體制可以如何改變,才能令得我們與自然生態更能共融,就是這個遊戲所能帶來的影響。」

spare.JP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