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上展覽
文字創作 | 藝術家專訪
記錄本地漁農業發展──李穎姍
文:陳曉桐
十多年前,還是創意媒體學系學生的Fiona,因着一科聲音藝術,讓她有重新了解空間裡不被注意的聲音的機會,此後持續往裝置藝術與表演、展覽音效發展。早在2018年的「魚塘源野藝術節」,Fiona便到訪過大生圍,協助當時參與計劃的藝術家勞麗麗錄製捕魚時的聲音,為Fiona與大生圍兩年後的緣份揭開帷幕。
從一開始進村,最直接令Fiona留下印象的便是雀鳥叫聲。大生圍接近錦綉花園一帶與魚塘兩個地方的鳥叫聲很不一樣。與觀鳥會的職員交流後,Fiona發現錦綉花園一帶的是長居香港的鳥類,魚塘附近的則是候鳥,但這些鳥叫聲都難在巿區聽見。從聲音理解不同環境、生物、以至人類生活的方式對Fiona來說很有趣。第一次以藝術家身份參與藝術節,Fiona與村民交流的時光,烙下了深刻的印象:「90多歲的根叔依然有活力,堅持要好好管理魚塘。上次我獨自前來,碰上兩個不認識的年輕人一同進村,走到根叔家門前,告訴他我是為了藝術節的準備而來,他就把我們留下來晚飯。」那種好客、願意與不熟悉的人分享生活的人情味,讓Fiona為之動容。
這次Fiona準備以現場演出方式,讓觀眾透過聽覺了解大生圍。在此之前,Fiona會觀察村民在魚塘活動、生產等行為,從而思考表演的內容。「這幾年香港的變化,讓我反思其實本地也有許多珍貴的資源,希望有人留意香港漁農業,讓漁農業的重心發展在地化。」Fiona說。自行體會的感受最是真實,Fiona回想根叔工作時的動態與模樣,霎時間找不到適當的形容詞:「當一個漁夫、農夫辛勞過後產出的食物讓我們吃進肚裡,是種難以言喻的關係。」透過演出,Fiona願能將漁民、農夫運用本地空間自給自足的做法、為本土漁農業付出的血汗留下印記,記錄這個都巿邊陲之處中難能可貴的情懷。